山东省钓鱼协会论坛团体会员专区东营市钓鱼协会 → 上钩「镇锚」说——台 湾 运 哥


  共有170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

主题:上钩「镇锚」说——台 湾 运 哥
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浑水摸鱼
  1楼 个性首页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 空军司令
等级:职业侠客 帖子:410 积分:2429 威望:0 精华:0 注册:2009/7/12 18:17:37
上钩「镇锚」说——台 湾 运 哥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09/7/13 2:03:32

沉迷钓鱼久了,大家心中一定曾疑问过:「为什么手竿钓组一定要用双钩,而不是单钩呢?不是常听人说"单钩钓鲤"的效果不错,为何愿意使用单钩作钓的人,还是少数?」解释这问题,要从实战与理论二方面来说明,会比较清楚些。
另外,当使用双钩垂钓时,我们可以发现,鱼多选择吸食"下钩"饵,很少直接吞食"上钩",不知大家有深思过这现象吗?上、下钩饵所受浮标的牵制力,大小是否相同?如果不同,则"钩距"扮演了何种角色?上饵是否兼具"镇锚"与诱鱼的功能了?

为什么双钩至今仍是主流?
钓鱼无师傅,能上鱼的人就是大哥,而大哥说的,一定是对的。所以,在这种"唯鱼论"的垂钓世界里,会被传颂或被市场留下来的技术与工具方法,一定是经过自然淘汰后的上鱼良方,这点,无庸置疑。讲白点,所谓经验的累积与传承,背后一定有双"优胜劣败"的残酷推手在作怪。换句话说,单钩仍不若双钩得缘,其实正是钓鱼人实战后凝聚的心得共识。
例如,在你我周边处处可见到的一些"老师傅"级人物,他们大部分资讯是封闭的,但却知道要用双钩垂钓而不是单钩,甚至进一步了解到钩距大小的影响非常大,不可乱调,否则稍有失误,鱼就不买单了。所以,会用双钩垂钓,与懂理论否无关,现实的上鱼率才是关键考量。
很多人一定有听过「用单钩作钓,讯号会比较单纯」的说法,但自己亲身体验后,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?所以,每每钓坛有新人上线时,常会看见自己当年提问过的老问题,又被重复拿出来炒冷饭,为何?当然,我们不是苛责新人不能发问,而是想告诉大家,"理论"这玩意儿的功能在什么地方而已,因为能让人少走冤枉路,所省下来的时间,总是值得的。若明白此理,相信大家以后听到"理论"二字,必会降低头疼或昏眩的感觉了。
双钩之能成为垂钓鲫鱼、福寿(罗非)、溪鱼,甚至甩竿钓乌鰡、草鱼等大型鱼的主流钓组,除是种实钓经验累积后的既存事实外,其背后当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存在,若肯深入去了解,或许可以让大家玩起双钩来,更得心应手些。

传统上诱下钓说
上诱下钓说,起源于宙钓日鲫的骗鱼法,据说只要上钩剥落的诱饵状态调的好,下钩随便钩个东西意思一下,日鲫一样会拖着走。这种将欲真正作用的下钩饵,混在由上钩所造成的伞状诱屑层里,只要鱼肯去吸食这些落屑,不管下钩有无残饵,自然会有中鱼的机会,此一说法,从理论与实务上来看,均非唬烂也。
那同样是诱鱼,为何不干脆一把粒子就给它打下去呢?这是因为一般粒子较鲫饵重很多,容易快速沉底的关系,对于已离底的日鲫而言,控制上的确不如可让上钩诱饵慢慢剥落的宙钓法来得精准有效。即使改用深水钓芭乐,也会因其是从水面一路雾化到水底,使得半水的日鲫无所适从起,徒乱了鱼层而已。因此,在鱼层多变的日鲫世界里,欲半水寻诱飘忽不定的鱼踪,"上诱下钓"绝对是种有效的方法。台钓早期借鉴日系钓法,若大家会认为双钩"底钓"的主要作用是在"上诱下钓"的话,一点也不令人意外。
如换个角度来看,只要能将鱼层定置在底层,不像日鲫那样捉摸不定,是否就能摆脱"上诱下钓"的框架,采底层定点诱鱼了?没错,我们平常"底钓"福寿与鲫鱼时,可以爽打干粒子或大丢深水芭乐,正是把上钩诱鱼的角色给淡化或取代了,此时上鱼否,上饵的扩散程度,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。据此,大家如仍坚信双钩钓之所以上鱼佳,是因传统"上诱下钓"说法起作用的话,说服力,似乎愈来愈弱了。而且,底钓时,上下饵团多分别"平躺"在同一平面上,没有谁上谁下、谁高谁低的问题,根本不会出现「上钩伞状剥落饵笼罩下钩」的场景,说采用双钩是为了"上诱下钓"的可信度,又更小矣。

最完美的正吃:下钩正中"鱼"中
既然有证据显示"上诱下钓"不是底钓时采双钩的重要原因,那背后一定另有隐情了。大家不妨回想一下,每次垂钓时,是上钩中鱼多,还是下钩中鱼多?千万不要说是"上钩中鱼多",因为这样...底下的戏就唱不下去了。而且实钓上,也的确是「下钩中鱼的"人中"」才是正常的钓况。假如不幸老是"上钩"中鱼时,猜此时的钓组,是调得比较贴底(如空钩水平),还是比较离底(例调6钓2)呢?一样,请不要回答说是"离底",否则下一章节的故事也别说了。一般来说,钩饵过于贴底的调钓法,上钩中鱼的机率会增加很多。若老上钩中鱼或脱钩、挫鱼的话,请调离底(灵)些,必然会有改善,因为老挫鱼不改善,易被旁人鄙夷,面子上会挂不住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不管是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,其实都不是此文探讨的重点...重点是,想请大家用力思索一下:二颗饵来源相同,大小一样,同样水平触躺底,为什么鱼多喜吃下钩而非上钩呢?难道是上钩刻有"我是诱饵"四字,还是鱼儿自己规定一定要吃下钩?当然都不是了,实情是这样的:「二颗饵所受的上牵力并不一样,其中间有细微差别,鱼嘴却能明显地分辨出来,它会选食较无残存力威胁的那颗饵,尤其鱼嘴刁滑时,更是明显。」从鱼的选择中,亦证明了下钩的残存比上钩小些。
双钩会有上下之分,主肇因于子线有长有短,造成了钩距(二钩之间距)拉开所致。子线短者曰"上钩",距离浮标较近,子线长者曰"下钩",距离浮标较远些。也就是说,只要二钩子线不是处于等长的"零钩距",上下钩所受浮标之上牵制力影响,自然会有些微差异。正常情况下,上钩所受牵制影响较大,鱼嘴吸食时会感受到明显的残存力,而下钩所受牵制影响较小,相对鱼嘴所感受的残存力必然较小,鱼自然多会选择吸食"下钩"饵,很少直接吞食"上钩",这正是"下钩中鱼多"的原因所在。


鱼乐娱乐,爱护环境

拿大放小,年年有鱼

支持(0中立(0反对(0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浑水摸鱼
  2楼 个性首页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 空军司令
等级:职业侠客 帖子:410 积分:2429 威望:0 精华:0 注册:2009/7/12 18:17:37
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09/7/13 2:04:11

上钩之镇锚新说
「因钩距大小差别与调钓控制下,造成绝大部分的"上牵制力"止于上钩,而未继续往下牵动下钩,使下钩饵自然躺底,方便鱼儿吸食的现象」,就称为「镇锚作用」。类似船舶藉锚镇之稳定力量,才能泊于风浪中一样,垂钓时,下钩饵也因有上钩饵团等之锚镇作用,才得降低外力干扰,呈稳定自然状态,方便鱼嘴吸食。或可说:「上钩为盾、下钩为矛」,一守一攻,二者角色分工明显不同...可能更容易理解些。其实,浮标大部分的上行力道,是被铅坠及八字环所平衡掉的,上钩充其量不过是"最后一根稻草"而已,但因其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,故从「上钩镇锚」入手研究,具代表性矣。
想进一步分析因钩距大小而产生的鱼讯差异,不妨从「二钩分摊上牵制力比例」,及「鱼讯反应时间延迟」二个角度去思考,脉络会比较清晰。其实,这也等于是在思考「要如何控制"下钩饵"的状态」了。
钩距愈大,下钩因落点拉远,子线弯曲增加,饵料愈拖底,等同减少了浮标对下钩的牵制力,其状态也愈趋自然,鱼就饵当然愈放心,常大口深吞,所以动作大是必然的;其缺点是子线传导的速度会慢半拍(软线更慢),造成鱼讯反应的时间延迟,抓的多是抬头转身后的讯号,且很多细小口讯会被过滤掉。
此时,上钩分摊到上牵制力会更多,如果镇压的力道不够(例如饵太小),甚至会变得离底些。这一来一往间,鱼对下钩的吸食意愿增高,戒心降低、就饵干脆,顿点相对更明显;对上钩的吸食意愿,因上牵制力变大而意兴阑珊,如靠近,多是轻啄推饵不会真吸入,鱼讯多是连续轻点而无顿点,能骗到老鱼的机会也更渺茫。解决此问题,可将上饵搓大颗些,来增加镇压的力道。但要注意,若钩距过大又增强上钩的"镇锚"力道时,反会更使下钩无法反应出细微的鱼讯来,这算是副作用。因此,大钩距一般要搭配小颗的镇锚饵,牺牲上钩的中鱼机会,下钩的讯号才会明显准确些。
在风浪中垂钓,若将钩距拉大后,会有提升抗风浪的效果,此即是利用了上钩的镇锚作用,来增加下钩的稳定度所致。只是,除非鱼大咬肯抢食上钩饵,否则下钩的「鱼讯反应时间延迟」是免不了的,抓的多是"转身游走后"的鱼讯了。即使如此,也比在风浪中完全看不出、找不到鱼讯强矣。
钩距愈小,虽有传导不失真的优点,但因上下钩之间所分配到的上牵制力差距随钩距而变小,等于是降低"上钩"的镇锚作用了。换句话说,此时下钩也明显担任了部分镇锚角色,使得下钩的状态,实际上并不比上钩自然多少。对猾鱼而言,戒心必然加重,自然产生了类似上钩特有之「连续轻点而无顿点」的鱼讯,除非是遇上大咬鱼情或新鱼,否则这"有力一顿"难求矣。补救之道,一样是搓大上钩饵,减少下钩的牵制力,鱼讯才会漂亮些。
当钩距为零时,理论上二钩间分担到的上牵制力是相同的,无法明确划分谁主攻谁助攻。此时,与单钩垂钓一样,缺少了最后一道"镇锚"的防火墙,所以遇到滑鱼,很难诱其放心一口吸食,有效鱼讯必少。或许有时因碰上池底不平,还有机会因落差高低,造成所分担到的牵制力不均匀(此时落在下位者子线拉直,反负责"镇锚"的角色),勉强收到"小"钩距的效果来,只是与其如此,还不如直接采正常钩距的方式更佳。此时因无法预知下一次的拋竿"谁上钩谁下钩",若用搓大"上"钩饵方式来补救,效果并不显著,倒可改成大拖底钓法,把"镇锚"角色全部上移到八字环以上,鱼讯自然重现江湖。不过时至今日,一般人作钓时,已很少会采用"零"钩距的方式,主要就是无形中,「镇锚作用」已成调钓时不可或缺的控制因素了。


镇锚之关键:二钩分摊上牵制力的比例
至于钩距尺寸多大曰大、多小曰小?此与目标鱼体及拉力大小有关,原则上鱼体、拉力大时,钩距范围自然大些。也视个人观标习惯而不同,例如有人半目即扬竿,有人要等下拉2目才觉得是顿点出现了,原则上半目扬竿者的范围可缩小些,喜欢等大顿口的范围要扩大些。也就是说,这大小比例间呈无段式平滑变化,没有明显界限。
还有,子线的粗细、软硬度,均会影响钩距大小的有效范围。原则上,粗硬之子线,钩距可拉大些,细软者则不宜过大,此是因为一样的长度下,细软线比粗硬者更易弯曲,传导性比较不佳的关系,所以不宜过长或过大。
"子线过长"所造成的鱼讯反应延迟,是属于整个钓组、上下二钩都"同时"会变迟缓的问题,与"钩距过大"所形成之"只有下钩"会迟缓的现象,并不相同,莫混为一谈了。以前大家讨论到「如何可让子线状态变得自然些」的问题时,多只会联想到"加长子线",或钓贴底一些,很少人提到"加大钩距"也有这种作用存在(下钩)。原因是,大家虽知钩距大小影响鱼讯非常大,但"钩距"这块区域,长久以来一直让人捉摸不定与头痛难解,多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,能避重就轻一语带过,又何必惹一身腥?个人早期也只知「钩距大鱼讯明显,钩距小鱼讯不明显」等靠实钓验证出来的结论,对其变化原理与影响动向,亦一知半解,直到透过"镇锚"的观念来解释后,才一窥其貌。
当钓者能从镇锚之「二钩分摊上牵制力比例」的角度,去思索钓组、钩距或饵料配置等问题时,其实已离"随心调钓"不远矣。正常调钓下(大贴底则未必如此),上钩离浮标近,直接为上牵制力牵动,所以"防守"的宿命无可避免,只能在防卫的时间长短(饵的化度)、力度强弱(饵团大小、钩子号数)上动手脚而已。简单来说,钩距愈大,上钩的镇锚功能愈大,钩距愈小,上钩的镇锚功能愈小;但注意不要小到让下钩也失去骗鱼的魅力了。
除可透过合理的钩距调整,来分配上下饵间的攻守比值外,临场作钓为求快速,终究要能妥善控制上饵的大小及化度,才是最佳的应变方法。

池底平整度及水深对钩距的影响
平坦池底与池边斜坡相比较,垂钓池底时,钩距不宜过大,怕下钩过于弯曲而失真减少鱼讯也;垂钓斜坡时,则钩距不妨大些,因下钩会顺坡往下坠,不必担心子线弯曲而造成传导不佳,而且下钩会因绷直反成镇锚所在,所以鱼吃上钩的机会自然增加。例如,当用9尺短竿钓池边斜坡上的福寿时,可拉大钩距到6 cm以上,鱼讯一样会出现漂亮的大顿点,但以12尺竿底钓时,则钩距须缩到3、4 cm以内,鱼讯反应才会正常些。所以钩距大小,除斟酌鱼体大小外,钓场平整度也要列入考虑。
水愈深,母线入水愈长,自然会造成鱼吸饵或推动钓组时的水阻增加,所以水深时,可把镇锚作用增多些,藉"事先平衡掉部分上牵制力",让鱼嘴有余力来应付所需额外支付的力道(水阻造成),尤其面对滑鱼时,鱼讯才会如期出现。但过犹不及,也要考虑线组状态及传导性,仍需维持适当的"上牵制力"才行。相对地,水愈浅母线入水愈短,水阻必然减少,使鱼吸饵或推动钓组时变得轻松些,等于鱼嘴的力道变大了,此时适宜地增加钓组的上牵制力,反可让鱼讯更活泼,提高中鱼的机率。
另外一方面,水愈深,会拉长饵料下沉途中剥落的时间,往往落底定位后,饵料已化掉大半了,镇锚的力道必然会比想像中的小很多,这点也要稍注意一下。

最好的工具:控制饵团化度与大小
传统的上诱下钓,只一味教人要调好饵料的扩散度,以收诱鱼之效。不过,在今日以福寿为主流的池子中,一把粒子即可将鱼大量诱集,效率远比靠上钩饵慢慢诱化的方式还高,而且化度过高的饵料,调配不当常"入水即化",反乱了鱼层,不利定点上鱼。早期一提到饵料的扩散度,一般人常会浮现"化度愈高愈好"的刻板印象来,其实,在人工池林立的今日,鱼多回锅成职业鱼了,延长上饵的崩化速度、强化镇锚的角色,反是大家应该慢慢接受的逆向思考。在底钓世界里,若能抛弃"上诱"的传统观念,则上钩的功能作用,将会变得更灵活与宽广。
例如,遇鱼刁滑挑嘴或鱼嘴无力时,若上饵扩散崩解过快,鱼都还没考虑吸食否,上饵就化光了,此时原本应由上饵分担的上牵制力,必然快速转稼给下钩,使下饵变得有些紧绷不自然,更无法诱鱼吸食,上鱼率当然下降了。遇此情形,如能将上饵多搓几下或添些拉丝粉增加黏度,或把饵搓大颗些,延长饵料的化散时间,必可让上钩继续发挥牵制及镇锚的作用,保持下饵的自然可食状,辅以晃饵挑逗,再怎么滑贼的鱼也无所遁形矣。或许,仍念念不忘于"上诱"的功效,没关系,搓饵时不妨多花功夫,将上饵分成内外二层,内层一样软黏不易化,外层则包裹以化度高的诱散饵,让"镇锚"与"诱鱼"的作用同时存在,则保证能发挥最佳的效果来。黏巴达、沾干粒子或早期裹沾干粉饵的手法,都是类似的"双效合一"钓法,原理相同。尤其是黏巴达钓法,上饵的黏条块几乎不会化掉,其镇锚作用根本不会递减,这才是此钓法杀伤力最强的关键所在!
除了前述透过"搓大颗饵",可增加上钩镇锚作用外,使用比重较大的饵料,亦有相同作用。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将饵团一分为二,其中一半以双掌裹压几次,自然会提高饵料的比重值。也就是说,搓挂相同体积的上钩饵,比重大者相较于比重小者,更能吸纳钓组的上牵制力,且比重大者多有不易崩落与扩散的特性,除有稳定鱼层不上浮的作用外,同时亦会延长镇压的作用时间。所以说,将同一团饵料,分到不同人的手上,咬况也未必会相同,道理即此。
此外,采"上大钩、下小钩"的子线绑法,也有不错的镇锚效果。上钩用大一点的Size,不但能挂稳大颗饵,本身钩骨多出来的重量,天生即具锚镇之效,不需多言矣。而下钩用小一号的Size,除钩小利于吸入外,钩身减少了重量,会使下饵增添自然飘逸的感觉,相对会让鱼讯变漂亮些。这种"上大下小"的钩组,中鱼后的脱钩率并不高,但空枪机会却会增加,所以适合春初福寿嘴未全开时,夏秋大咬时节则不宜使用。但要注意,此时若过于将上饵搓大、下饵揉小,造成下饵"几乎不存在"的话,鱼常会去噜食上钩饵团(非真吸入),造成假鱼讯变多,反易挫到鱼体,不可不防。

倒折钓的镇锚位置
无钩平水的倒折钓法,本属大拖底钓法的一种,等于把上钩的"镇锚"功能,往上移给了"八字环",所以,上下钩皆成了可中鱼的"矛"了。只是此时的下钩,在有上钩(成了多出来的负残存)加上八字环的"双重镇锚"掩护下,鱼讯更不容易回传到浮标上去,所以鱼吃上钩的讯号反较能让钓者感应到,整体而言,"上钩中鱼"的机率会多一些。当然,「举凡鱼吃上饵的比率上升时,鱼体被下钩挫伤的机会也会等比例增加」,最后,倒折钓法的高挫鱼率,自会被人诟病。长久以来,一直都不鼓励大家采挫鱼式的"倒折"钓法,因为钓法众多,实无必要选择这种伤鱼率过高的手法,且此法遇上大咬鱼情时,上鱼速度也比不过一般的正常调钓法...
既然镇锚的角色可以完全上移给"八字环",那是否可以再全部上移给"铅坠"呢?当然可以了,此可谓之「无八字环调水平」也,对上钩而言,有双重之锚镇保护,下钩则更多,有三重的镇锚掩护...不要以为这样会完全无鱼讯,非也,这种专抓抬头转身鱼讯的调法,也有另一境界的灵钝区间存在,只是众人尚未窥探究竟而已。不过,还是那句老话,因易挫鱼体,请止于理论研究就好...
真明白「镇锚说」的精神后,相信尔后作钓,定能举一反三而活用之。例如,挂"上钩"饵时,只要在其上方1cm的子线处,多挂上一颗小饵团(搓揉紧些),上钩中鱼的机会一定大增,等于把原本负责守备的上钩,变成"攻击之矛"了...这是一个简单印证镇锚说的实验,不妨试试,原理与"倒折"钓法相同。也请止于试验就好,同前所述:「因举凡鱼吃上饵的比率上升时,鱼体被下钩挫伤的机会也会等比例增加」,所以实际作钓,建议少用为妙。

浮(宙)钓亦有镇锚作用
观察宙钓日鲫者的标讯,常视起起伏伏为理所当然,不喜抓第一口之顿点,甚至把"一顿即中鱼"视为不正常的提竿时机。其实不管任何鱼种,抓吸饵干脆时所反应出的"一顿",绝对是正确的,出现扭捏不定或让鱼吸食不放心的上下噜饵状,造成扬竿旷日废时,反不是最好的钓法。宙钓日鲫,原理与一般浮钓法相同,鱼的戒心一定比单纯底钓来的高些,原因除了为保持饵团离底必须之"调高",以致上牵制力增大外,上饵化散快速、导致镇锚作用的迅速流失,也是让鱼无法一口吞食下钩的重要原因。
不过如前述,宙钓日鲫是一种"骗鱼吃下钩"的钓法,想办法把下钩伪装成自然落下的"残屑"样,让鱼不知不觉中因误食而上钩...这种钓法,的确可不理会下钩的残存剩多少,而全心玩上钩的饵料化度。综观日鲫饵几乎都以比重轻、化度高者为主,相信此骗鱼说并非空穴来风。进一步来看,一个不重视镇锚作用的钓法,垂钓结果一定会事倍功半,所以每次看日鲫钓者,以"起起伏伏"之鱼讯为乐时,总觉少了点"和鱼直接正面对决"的快感,有点拖泥带水,浪费时间。难道,这就是垂钓日鲫之乐趣所在?
调高以增加上牵制力,虽是"浮钓"必须之恶,但一样可以利用控制上钩饵料的黏度,来发挥部分的镇锚功能。例如将上钩饵分内外二层,内稍黏而外松散,一样有快速剥落的诱鱼外层,也保有了局部的内层锚镇力道,相信这针对敏感的回锅鲫鱼,一定有奇效。只不知日鲫钓法中,是否有类似的应用法存在?

从「镇锚说」来解析「单钩钓鲤」的优劣点
以"单钩'"来垂钓职业池的老滑鲤,有人说好用,有人却满脸的狐疑样,为何一样的单钩、一样的鲤鱼,认知会完全不同?看了前文论述后,相信大家都应该有个底了...没错,关键就在"镇锚"二字而已。如能把原先"上钩"担负的镇锚角色移转给"八字环",单钩能专钓滑鲤(传说中的老鲤最难钓了),理论上是成立的。而要达到镇锚上移目的,则「超长弯曲子线」与「调低目或无钩水平」,是最常用的二种方法。早期单钩钓鲤者,所用的正是其中"超长子线"的方式...欲学单钩垂钓,千万不要只看到了"单钩"二字,却漏掉了精髓之"长子线",否则镇锚尽失,画虎不成反类犬,失去意义矣。
单钩调钓限制下,能变化之招式,毕竟没有双钩来得多,不能应付多变的鱼情,所以钓况不稳定也是必然。换句话说,单钩钓鲤会奏效,一定是透过长子线的曲度或大贴底的调法,来把镇锚作用定止于八字环上。如此一来,下钩虽少了镇锚之负担,却无法避免"延迟反应"的缺失,两相冲销,效果自然大打折扣,所以才会说是此法适合"专钓滑鲤",而避谈其在正常鱼口下鱼讯变少的缺失。不过,单钩比较不容易挫伤鱼体,对警觉心高的老鲤来说,真有降低戒心的作用,这是优点。
双钩垂钓,除了可以利用钩距大小、上钩钩体粗细,及控制饵料大小比重化度等方式,灵活操纵镇锚作用外,比单钩多出了一颗饵可让鱼选择,上鱼机率终会高些,这也是事实。因此,会用单钩钓鲤,算是针对特殊鱼情下的应变方法,非常态性质也,了解来龙去脉后,就不需对之再有神秘色彩了!

知鱼与敬鱼
思考垂钓史,必因先有鱼对残存的敏感性,后来才会衍生出利用双钩镇锚的方式破解之,所以才会说"下钩中鱼"是上鱼的标准模式。以前钓鱼人使用双钩,或许是靠长期实钓后,由经验累积所换来的,或许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但今日已知其所以然矣,应该是扬弃一些因饵料大拖底,造成挫鱼率偏高的钓法,改提倡使用「妥善控制双钩饵镇锚作用、减少挫伤鱼体」之正吃钓法的时候了。这才是一种知鱼性后,再依鱼情变化,来改善垂钓技巧的演化史。
垂钓之能修身养性,绝不是因其激发了人类原始之"狩猎"心态,反倒是其拥有让人"见猎不心喜"的磨练环境,才是作用所在。如想"见猎不心喜",一定要先有"敬鱼"的心态,唯有"敬鱼"者,才会摒弃赶尽杀绝之手段,把鱼当成奕棋对手般看待,如此心平气和下,心性方有升华的可能。
想钓好鱼,先要认真去感受那鱼嘴的力道脉动,去想像那水底的鱼情美景,藉以敞开知鱼与敬鱼的那扇窗门...否则杀伐终日,终是狩猎捕鱼而已!


鱼乐娱乐,爱护环境

拿大放小,年年有鱼

支持(0中立(0反对(0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淡然品茗
  3楼 个性首页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论坛游民 帖子:147 积分:1036 威望:0 精华:0 注册:2009/7/19 17:20:14
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09/7/19 20:46:57

想宝哥学习!!!!

支持(0中立(0反对(0回到顶部